重症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军人病退医学鉴定及评残中到底涉及哪些病 [复制链接]

1#

以下解读为非官方解读,仅为个人医学专业角度解释,从医生视角分析疾病和症状,仅用于学术交流,让专业术语更加通俗易懂,容易交流,勿作他用。

*人病退标准

《*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标准》:

*人因病医疗期满,经医学鉴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评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

神经系统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经治疗后遗留肢体瘫痪(单肢瘫痪肌力≤2级、双肢瘫痪肌力≤3级、截瘫)、球麻痹、眼球严重运动障碍、永久性轻度以上智能减退、失语、失用、失读、失写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解读:

1、神经系统疾病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最常见莫过于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脑外伤等。中老年多见卒中,训练中可能涉及脑外伤。

2、肢体瘫痪都可以理解。那肌力分级是什么呢?下面很清楚,括号内是个人描述

得分描述

  5  力量正常(正常人的力量)

  4+  在强负荷下力量轻度下降(力量下降)

  4  能够对抗中等负荷(力量再下降,可以稍下降)

  4-  能够对抗轻度负荷(可以稍微对抗外力)

  3  能对抗重力完成运动(相当于能把腿或者胳膊抬起来,走起来也非常困难了)

  2  不能对抗重力(腿或者胳膊抬不起来)

  1  仅有肌肉收缩,可能只能被触及(只有肌肉收缩,无法移动)

  0  无任何运动(肌肉不收缩)

球麻痹:延髓麻痹(bulbarparalysis),又称球麻痹,指由延髓或大脑等病变导致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损害产生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发音障碍为主症的一组病症。通常把延髓病变所致者称真性球麻痹,大脑等病变所致者称为假性球麻痹。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并酌情采用溶栓抗凝药物、抗生素、激素药、细胞活化剂等,以及止血、脱水药,或手术消除血肿、针灸治疗等。

眼球严重运动障碍: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具有支配眼球眼外肌运动的功能,称为眼球运动神经。当上述神经或神经核单独或合并受损时,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或复视,完全损害时出现眼外肌全部瘫痪,眼球固定不动。眼外肌损伤、感染或肌病导致的眼外肌麻痹,也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临床统称为眼球运动障碍。

智能减退,卒中或者脑外伤等患者伴有智力减退甚至生活无法自理。

失语、失用、失读、失写:多为相应的脑功能区受损导致。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人的生活质量会非常差。

2.中度癫痫,病史及系统治疗≥2年,每年仍发作≥3次,医院各有1次脑电图检查(癫痫波)支持癫痫诊断;

解读: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中度癫痫”在医学上并没有确切的定义,这句话更像是对临床表现的描述,医学上的分类为:部分性/局灶性发作:是指发作起始症状及脑电图改变提示“大脑半球某部分神经元首先被激活”的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是指发作起始症状及脑电图改变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的发作。包括失神、肌阵挛、强直、阵挛、强直-阵挛、失张力发作。不能分类的发作等。

脑电图作为一个客观的诊断检测到癫痫波。

也就是说需要有明确的症状+2医院的客观检查结果。

3.经正规治疗≥1年,疗效欠佳的重症肌无力、特发性炎性肌病;

解读:肌力分级前面已有,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1)眼皮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2)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讲话大舌头、构音困难,常伴鼻音。(3)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4)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5)抬臂、梳头、上楼梯、下蹲、上车困难。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cinflammatorymyopathies,IIM)是一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基于临床及免疫病理特点主要分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包涵体肌炎(inclusionbodymyositis,IBM)3种亚型,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间质性肺炎等。

4.多发性硬化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导致轻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

解读:多发性硬化病: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主要表现为肌无力,感觉异常,眼部症状,共济失调等。

脱髓鞘疾病:髓鞘的作用是保护神经元并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得到很快的传递,所以,髓鞘的脱失会使神经冲动的传送受到影响。一急性发作或亚急性损害神经中枢的疾病,发病高峰为二到三周,若治疗延误受损神经继发缺血变性则发生多发性硬化,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及生命,多为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感染所致。症状常见多发性硬化的症状、体征,还会出现精神症状,易激动,强哭,强笑等,发音构音障碍等

神经功能缺损涉及的症状很多,如果发生失语,失写,这些对一个人来说事毁灭性的,或者一般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出现,可能已经完全失去劳动力了。

5.神经遗传及变性疾病,导致轻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

解读:神经系统病变核心是导致了神经功能障碍或者缺损,比如,瘫痪等。

6.肌张力异常性疾病导致中度以上运动障碍;

解读:中度以上运动障碍,无法活动,瘫痪等。

精神性疾病

7.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1次;

器质性精神障碍,疾病或者器官功能变化导致的精神障碍,比如脑外伤、脑梗等导致的性情大变、孤独抑郁等,甚至精神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8.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妄想性障碍,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2次,仍有部分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抑郁消极等;

精神分裂症:临床上主要变现为以下方面:感知觉障碍:多出现幻觉,幻听幻视,幻触等,自己的思想认知有创造了一个世界一样,有2个以上的精神世界,无法客观认清现实还是幻想。

分裂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两种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症状又同样典型,常有反复发作的精神病,此型患者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混合型躁狂症的症状,特征为显著的心境症状(抑郁或躁狂)和精神分裂症症状,同时出现或至多相差几天,具反复发作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又有躁狂的精神性疾病。

妄想性障碍:是以长期(一个月及以上)持续性、系统性妄想为最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患者除了妄想症状外,少有其他精神病症状,其人格和智能通常可保待完整,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情感、言语和行为基本正常。妄想性障碍起病隐匿,病程演进缓慢,甚至可伴随患者终生。

9.躁狂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难治性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3次,仍有部分精神症状如抑郁消极、强迫、回避等;

10.其他精神障碍,病程≥3年,经系统治疗≥4次,仍有部分精神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3.警觉性增高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4.其他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生活,事业方面遭遇巨大负性生活事件后,可能出现,反复的场景再现或者极力回避)。

心血管疾病

11.器质性心血管疾病,长期(≥2年)心功能≥3级或EF≤45%;

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心瓣膜畸形等,心功能降低,这里并没有明确心功能分级分为数类,这里介绍一下NYHA(纽约心功能分级)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提出,几经更新,逐步完善,临床上沿用至今。该分级适用于单纯左心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1)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2)Ⅱ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3)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4)Ⅳ级患者有心脏病,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

大于3级,也就是心功能仅能勉强维持,无法体力活动。射血分数(EF):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即心脏前负荷)的百分比,正常值为50-70%,可通过心脏彩超进行检查,是判断心力衰竭类型的重要指征之一。

12.冠心病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2级;

冠心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仍然不全的(大于2级)。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13.高血压病伴心、脑、肾2个脏器以上中度损害;

高血压随着时间推移,主要为小血管的病变,多会伴有靶器官的损坏,心,脑,肾2个以上损害(功能不全),心脏:射血分数降低,脑,高血压脑病等,肾,高血压导致肾功能不全,查血确定。

14.夹层动脉瘤、真性主动脉瘤(直径≥5cm);

这个疾病危险性极高,仅有部分患者有手术机会,并且死亡率高。

15.外周血管疾病引起的血管狭窄≥70%导致相应脏器功能障碍;

血管狭窄导致相应器官血供减弱,出现功能障碍,一般为重要脏器大血管,如肾血管狭窄导致肾功能不全等。

16.各种严重心律失常经治疗无效或需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严重心率失常,无法按照正常节律跳动治疗无效或者终生佩戴起搏器。

呼吸系统疾病

17.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困难Ⅱ级以上;

呼吸困难分为五级,Ⅰ级:只有在剧烈运动时,患者才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其他情况下没有呼吸困难。Ⅱ级:患者在平地快速步行时有气短的表现,或者在爬坡时气短。Ⅲ级:表现为患者平地行走时慢于同龄人且有气短的表现,或者以自己的步速平地行走时必须停下来喘气休息。Ⅳ级:表现为平地行走米以内就有气短的表现。Ⅴ级:表现为患者连日常活动都不能进行下去,如穿衣,必须卧床端坐呼吸。

18.创伤或胸部手术后合并呼吸困难Ⅱ级以上;

同17项。

19.支气管扩张感染伴反复咯血(每年≥3次,咳血量≥30ml);

支气管扩张容易并发感染,反复咯血,每年3次,每次30ml,这个病情还是比较重的。

20.耐多药肺结核,无法治愈,痰结核分枝杆菌持续阳性;

多重耐药结核仍然是目前医学上头疼的问题,无法治愈,疾病会逐步进展。

21.肺叶切除≥2叶;

肺叶左2右3。切除2叶,相当于失去了2/5,多见于创伤和肺癌。

22.支气管胸膜瘘,经1年以上系统治疗不愈;

是支气管与胸膜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结核性脓胸、大叶性肺炎、肺脓肿及术后感染等。其形成是由于慢性脓胸的脓液腐蚀临近肺组织后穿破支气管,或因肺内病灶直接侵袭胸腔或破溃至胸膜腔形成瘘管,也有因胸腔穿刺或手术切除脓腔感染造成。脓液可从支气管咳出,严重时大量脓液被吸进支气管,可使患者窒息而死。

23.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术后;

支架植入一般见于肿瘤或者疾病晚期患者。

消化系统疾病

24.不可逆的食管严重狭窄,仅能进半流食;

多见于食管癌晚期。

25.食管大部切除;

食管癌或者严重创伤。

26.反复发生的难以治愈的消化道出血,并有中度以上贫血;

消化道出血原因非常多,多见于溃疡,肝硬化。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就有贫血。

27.中度以上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很多,克罗恩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中度以上症状不容易控制,生活质量差。

28.腹腔结核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广泛肠粘连导致反复发作的肠梗阻;

反复性肠梗阻的患者非常痛苦的,医院接受处理。

29.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已经进入了疾病终末期了。

30.肝硬化代偿期伴食管、胃底经脉曲张或伴脾功能亢进;

同样疾病终末期,并且各种并发症出现。

31.慢性肝脏疾病,经肝活检证实组织学改变≥G3/S3;

慢性肝炎肝组织病理分为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数字越大级别越高,代表病理损伤越严重。G3是指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为3级;S3-4是指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为3-4级。这个需要病理活检确定。

32.慢性胰腺炎反复急性发作且伴有严重的消化功能障碍;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其并不少见,但是少部分伴有严重消化功能障碍。

33.胃切除≥2/3;

多见于胃癌手术或者胃溃疡手术。

34.大部分小肠切除,残余小肠-cm,回盲部保留;

小肠再短就会出现断肠综合征了,这么短的小肠患者吸收功能一般很差。

35.全结肠切除或肛门切除;

创伤,多发肿瘤,直肠肿瘤位置低,或者肛门周围癌患者。

36.肝切除术后或胆道损伤伴轻度以上肝功能损害;

37.永久性胃、肠造瘘;

疾病终末期或者肛门切除患者。

38.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多见于胰腺肿瘤,十二指肠肿瘤,这是腹部最大的手术了。

3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

40.消化道安装永久性人工支架术后;

多见于肿瘤无法处理的患者,临床支持治疗。

41.腹壁全层缺损≥1/3;

创伤。

泌尿系统疾病

42.各种原因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尿*症“。

43.慢性肾脏病持续或反复发作1年以上,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24小时尿蛋白定量≥1克或伴有肾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治疗;

44.先天性多囊肾继发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

多囊肾多为先天性疾病。

45.膀胱永久性造瘘;

下尿道损伤或者手术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

46.神经原性膀胱;

脑外伤或者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排尿不畅。

47.膀胱全切术后;

膀胱切除终生携带尿袋。

48.一侧肾切除伴对侧肾功能损害;

49.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又称血管加压素缺乏,下丘脑性尿崩症,CentralDI,CDI;Vasopressindeficiency;HypothalamicDI)是由于创伤、肿瘤、手术等多种原因引起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损伤导致AVP合成、转运和分泌不足而造成的尿崩症。男女发病比例相通,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其中10~20岁为高发年龄。其特点是多饮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50.2个或以上主要垂体前叶靶腺轴功能损害;

1.垂体分泌不足致相应靶腺功能减退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其严重程度与激素缺乏程度相关。一般认为,垂体前叶激素不足常先出现GH和GnRH不足,TSH和ACTH缺乏出现较晚。

(1)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成人无明显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空腹血糖低、骨折修复减慢,儿童GH缺乏则出现生长迟缓或停滞。

(2)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性欲减退。女性患者月经稀少或闭经,阴毛、腋毛稀少或消失,乳房及外生殖器萎缩;男性患者胡须稀少,阴毛、腋毛脱落,阳痿,睾丸变小、变软,肌肉无力,生殖器萎缩。儿童则出现性发育障碍。

(3)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怕冷、低体温、纳差、腹胀、便秘、动作缓慢、反应迟钝、面容虚肿、皮肤干燥、声哑、毛发稀疏、眉毛脱落、心率缓慢,严重者可出现粘液水肿、神志淡漠、木僵甚至昏迷。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脂血症和胡萝卜素血症,但不如原发甲减明显。儿童起病者表现为生长迟缓、骨龄落后、智力障碍。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全身软弱乏力、抵抗力差、易感染。常出现低血压、低血糖、低血钠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高热、休克等危象表现。

(5)其他垂体激素缺乏泌乳素缺乏常出现产后无乳。

此类疾病及时出现一个靶器官的功能损坏可能就已经非常严重了,不要说两个了。

2.由垂体肿瘤引起者

除出现上述表现外,还有垂体瘤向四周压迫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垂体瘤本身的临床表现。肿瘤压迫可引起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复视、失明等,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脑脊液鼻漏、尿崩症。GH瘤可出现肢端肥大症的一系列表现等。

51.垂体瘤、胰岛细胞瘤(含增生)有手术禁忌症或术后复发;

无法手术或者手术复发症状见50部分。

52.内分泌、代谢疾病合并心、脑、肾、肺、肝一个以上主要器官功能损害,达不到完全失代偿期;

内分泌失调的严重并发症。

53.糖尿病合并双眼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足坏疽或截趾;

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病变或者糖尿病坏疽。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个病离我们很远其实不是的,离我们很近的,因为人们收入的问题,很多人不重视糖尿病的早期综合治疗,往往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54.双侧肾上腺缺损;

55.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激素分泌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最常见的是艾迪生(Addison)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测定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线索,但确诊依赖特殊的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治疗包括肾上腺危象时的紧急治疗和平时的激素替代治疗,以及病因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发病隐匿,病情逐渐加重。各种临床表现在很多慢性病都可见到,因此诊断较难。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具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逐渐加重的全身不适、无精打采、乏力、倦怠、食欲减退恶心、体重减轻、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是慢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特征性的表现。色素为棕褐色,有光泽不高出皮面,色素沉着分布是全身性的,但以暴露部位及易摩擦的部位更明显如脸部、手部、掌纹、乳晕、甲床、足背、瘢痕和束腰带的部位;在色素沉着的皮肤常常间有白斑点。齿龈、舌表面和颊黏膜也常常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有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内分泌和非内分泌疾病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56.内分泌浸润性突眼(三级以上);

多见于甲亢。

57.肾上腺功能性肿瘤或增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

激素异常导致全身性并发症。

58.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伴中度骨质疏松;

甲状旁腺激素主要调节血钙,促使血钙水平升高,血磷水平下降,动员骨钙入血,导致骨质疏松,尿路结石等。

59.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与58情况相反,可见于甲状腺癌术后甲状旁腺损伤或者切除,患者随时可能出现低钙血症,抽搐的情况。

60.骨质重度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