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DM指导新冠肺炎抗病毒及并发重症感染 [复制链接]

1#
?

为了根据临床需求提供灵活高效的用药监护,帮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英盛生物推出了TDM血药浓度监测多药组合试剂盒,监测药物联用方案。该试剂盒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可检测临床常用的抗感染类、免疫抑制剂、抗癫痫类、抗抑郁类、抗精神病类、抗肿瘤类、心血管类、平喘类、抗风湿类、激素类等14大类别、+种药物。其中抗新冠病*多药组合试剂盒、抗重症感染多药组合试剂盒,同时测定不同治疗阶段、不同联合用药方案中所有药物,大大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缩减了患者得到结果报告所需的时间,以便及时进行用药调整,并减轻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可更全面的监控多种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暴露量,对于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调整更具有参考价值。

年12月开始在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肺炎(COVID-19)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MERS)之后第三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性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发布《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简称《国家方案》)试行第1-7版,制定抗病*药物治疗方案、中医中药治疗方案及抗菌药物、激素、微生态制剂使用原则等。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等十一大学会联合编撰了《新型冠状病*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重点解读了《国家方案》试行第6版中推荐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病*药物、抗菌药物、激素等等。重点指引了如何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的药理特性选择药物以及治疗中需要监测哪些指标,并对疗效及*副作用个体化差异较大的抗病*、抗细菌药物,建议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

血药浓度监测,是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简称TDM)的重要手段。TDM研究个体化药物治疗机制、技术、方法和临床标准,并将研究结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治疗以达到最大化合理用药。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其核心是个体化药物治疗。TDM的临床意义在于能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同时通过合理用药最大化节省药物治疗费用。

1

抗病*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商品名为克力芝,由艾伯维AbbVie公司研发生产,于年在中国上市。适应症为与其它抗反转录病*药物联合用药,治疗成人和6个月以上儿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1(HIV-1)感染。冠状病*和HIV病*均属于RNA病*,因此有希望通过与冠状病*蛋白酶结合而抑制病*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抗病*的作用。推荐用法用量,成人:每次mg/mg,每日两次,口服,疗程不超过10天。>2岁,如使用片剂,依据体重或体表面积(BSA)计算。≥14d以上儿童,如使用口服液,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每次/57.5mg/m2,每日两次。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胰腺炎病史或者甘油三酯水平≥5.65mmol/L,增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风险。药代动力学特征:利托那韦半衰期3-5h。洛匹那韦由肝代谢,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酶CYP3A同工酶代谢。利托那韦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酶CYP3A和CYP2D6代谢,可在尿液和粪便中检测到代谢物。利托那韦通过抑制CYP3A介导的洛匹那韦的代谢,从而增加洛匹那韦的血浆浓度。两者联合使用协同起效,抑制病*反转录。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可能使洛匹那韦的暴露剂量增加30%,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使用ECMO:建议按常规剂量给药,按临床效果给药,有条件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血药浓度监测:早在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院卢洪洲教授等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血浆浓度。临床每次给予两粒(含洛匹那韦mg+利托那韦mg),一天两次。2天后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后,取患者上肢静脉血2mL,用EDTA抗凝管收集并立即离心10min(r·min?1),分离血浆,冷冻保存(?80℃)至待测。检测结果洛匹那韦血药浓度范围6,-22,ng/ml;利托那韦血药浓度范围.8-1,ng/ml。根据患者个体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增加或减少药物用量,合理用药。2

并发重症感染的血药浓度监测

具有发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的普通型患者,考虑病*性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以静脉或口服给予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选择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者单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评估病情、病原体和耐药性后,给予经验性抗微生物药物以治疗可能的病原体,不建议“大包围式”使用抗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广谱或足够覆盖如何恰当把握?广谱或足够覆盖不等于全面覆盖,在重症感染初始经验性治疗中存在一种错误的理解和做法就是“大包围式”使用抗菌药物。“大包围式”如通常所说的“大万能”,即氟康唑(大扶康)+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或者升级的“美斯斯”,即美罗培南(美平)+利奈唑胺(斯沃)+卡泊芬净(科赛斯)

优化抗生素治疗

5年4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书评,推荐OwensRC等同年主编和出版的《抗生素优化:临床实践的概念和策略》,标志着抗生素优化治疗理论和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公认。9年医院呼吸内科何礼贤教授在《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发表专家评说,认为耐药时代抗菌治疗的必然选择是要优化抗生素治疗,应当采取抗生素降阶梯的策略。在已有或并发细菌性肺炎情况下,开始抗菌治疗时间应小于4h。严重脓*症和脓*症休克则应在临床诊断后1h内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除了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外还要求广谱,至少覆盖前3~4位主要病原菌。在抗菌治疗开始前必须留取病原学诊断标本,并及时输送和接种。经验性治疗的针对性或特异性不强,需要在48~72h病原学诊断报告后,结合临床治疗反应重新进行一次病情评价。倘若病原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特异性或者能确认诊断时,则可将最初的广谱治疗方案改为针对性的窄谱抗菌药物,谓之降阶梯治疗(de-esclationtherapy),也称流线型治疗(streamlinetherapy)。此策略尤其或者主要适用于重症感染,是为改善预后采用广谱联合治疗与为避免耐药而尽可能缩短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二者之间目前所找到的一个平衡点或妥协方案;也是基于目前病原学诊断时间滞后而采取的抗感染治疗两阶段(经验治疗和靶向治疗)设计。?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的新冠肺炎患者,是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感染发生率高,治愈率相对低,死亡率相对高,临床需进行个体化合理的多药联合高强度抗感染治疗。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监测血药浓度,血浆用量少(仅为ul),样品前处理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分离能力强,在5min内完成多个成分的定量分析,可同时测定多种药物等。既适用于单独给药后测定,也可用于联合用药后的监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及时快捷地为临床反馈结果,为重症感染患者实施个体化合理给药提供重要支持。

END

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客服:--

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