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聚焦18年扶贫,医院情牵百万乡亲 [复制链接]

1#

疾病,是我国贫困增量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疾病特别是大病困扰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年,我国启动健康扶贫工程,提出到年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

多年来,医院发挥优质医疗资源优势,把救治贫困地区疑难病患者作为健康扶贫重要抓手,先后与四川、西藏、青海、陕西、宁夏、医院建立帮带关系,大大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水平,不但为贫困群众祛除病痛、送去健康,还帮助他们坚定了脱贫信心,燃起了生活希望。

医院呼吸内科专家为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18年持续帮扶,数百名专家倾情接力;

★医院临床病区从7个增至24个,年门诊量由11万人次增至48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由多人次增至近4万人次;

★医院中率先开展20多项创新技术,综合实力医院;

★从二级乙等跃升为三级乙等,全县各族群众90%以上大病不出县……

情牵百万乡亲“健康梦”

——医院连续18年帮扶医院纪事

■解放*报记者孙兴维特约记者罗国金通讯员郭晶

优质资源送到家门口——

山区群众享受高质量医疗保障

“这是一个难忘的时刻,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年5月7日,医院被四川省卫计委正式批准为国家“三级乙等”医院,成为四川省达州市第医院医院,万宣汉人民有了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年,该院顺利通过国家“三级乙等”医院复审。

“从二级到三级,变化的不仅仅是数据,更饱含着医院医护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医院院长苏飞说。

“李医生,我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我想当面感谢郑伟教授,他还会来宣汉吗?”普外科主治医师李晓波接到患者电话后,马上叮嘱对方:“一定要按时复查,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你的病好了就是对郑教授最大的感谢。”

原来,年,家住宣汉县南坝镇的陈某不幸患上了腹膜后肿瘤,四处求医无果,最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医院找到了李晓波医生。在了解病情后,李晓波马上向自己曾在医院进修时的指导老师、肿瘤外科教授郑伟求助,请他来宣汉主刀。根据“帮扶协议”,郑教授二话不说,马上从北京奔赴宣汉,为陈某进行手术,术后恢复很好。患者激动地说,过去我们千里迢迢到大城市看病,光路费一趟都要上千元,现在这块全免了,家属护理也方便了。

在宣汉,像陈某这样幸运的患者还有很多。18年来,医院积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定期选派专家教授驻点指导,通过门诊坐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手把手传授先进医疗技术,推动宣汉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一些老乡奔小康的‘绊脚石’‘拦路虎’,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病了,即便已经脱贫,也会因病返贫。事实证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院院长任国荃告诉记者,在医疗扶贫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精准发力,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重点、有计划、有标准,帮在关键时、扶在薄弱处,把为当地培养一支医学专家队伍、传授一批实用管用的医学技术,作为标本兼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让老区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8年栉风沐雨,18年情深依旧。作为医院医疗骨干培训基地,医院每年接收该院3至5个专科团队进修学习,量身定制“团队式”培养计划,坚持导师带教、跟踪培养、量化考评,既传授技术,又带教管理,为他们培养了一批重点学科和薄弱学科技术骨干,优化了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医院已有30个专业医院进修,该院骨科、妇产科、儿科、呼吸内科、普外科、消化科6个学科跃升为省、市级重点专科。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医院紧贴需求,围绕当地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重点帮扶,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针对当地肿瘤高发,病程长、花费大,加大帮扶力度,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选派多批次肿瘤专家到宣汉驻点帮扶,同时在软硬件建设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指导帮助该院于年创建肿瘤科,年开展肿瘤放射治疗,年开展肿瘤介入治疗,现基本解决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让老百姓少跑路、少花钱,能看病、看好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总医院上至院领导班子,下至每个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以俯下身子接地气的姿态,吹响了医疗帮扶的号角。

医院很多医生,一辈子都忘不了医院第一批专家来宣汉帮扶的场景。当时,一位双下肢无力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的患者,辗转多地治疗未果。听说宣汉来了北京的专家,病急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郎森阳。郎森阳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曲折就医史,系统查体,结合检查报告,给出了“脊髓震荡伤”诊断。在她的指引下,患者到北京就医,明确了诊断,做了工伤鉴定,维护了合法权益。通过治疗,患者第二年就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因为不再拖累家庭,人也逐渐开朗起来,家庭也保全了。

带着对老区群众的深情厚爱救死扶伤,总医院冯玉泉、*德亮、解立新、于晓玲等一批批帮带专家初心不改,始终如一。今年8月,郎森阳再次来到宣汉。义诊持续到中午12点半了,还有10个患者。按照教授细致的接诊方式,估计至少还得2个小时。当地医生提议,先吃饭休息后再看,郎教授却说:“我们去吃饭,那病人咋办?”接诊一直到下午3点。

骨科医院第一批帮带组成员,针对专科工具不齐全、手术暴露困难等情况,下科室的第二天他就着手制定改进措施。当地买不到手术需要的腰椎间盘拱形架,他就画了设计图纸,还找来木工一起制作。拱形架做好后,他还趴在上面,亲身体验,直到合适后才放心。

总医院专家竭诚服务,赢得了老区群众高度信赖。年前,医院妇产科技术力量薄弱,总医院妇产科专家李立安手把手教会当地医生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填补了达州市该项技术空白。医院的帮带下,妇产科步入发展快车道,宫腔镜手术医院前列。年,一位医院专家来了,就放弃到外地就医,回到宣汉请正在帮带的妇产科副主任赵恩锋做了手术。

“老师们不光教我们知识,更注重教我们做人、做事。”医院主治医师罗俊说起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时的经历,难以忘怀。有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多脏器衰竭的患者,专家每次查房时都非常细致,甚至仔细观察大便颜色、形状,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指导用药。这种医者仁心的大爱之举,让罗俊和患者家属都十分感动,坚定了罗俊矢志从医的决心。

18年来,医院定期、不定期累计向医院派出医疗队23批次,专家近人次,诊疗2.8万人次,教学查房余次,教学手术余台次,举办大型学术会议21次,学术专题讲座次,帮助建立起达州市第一家独立成立眼科病区,开展白内障超生乳化+人工晶医院,为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提供了人才、技术和硬件支持。

医院妇产科专家在基层作学术讲座,并宣讲健康常识。

创新“互联网+医疗”帮扶模式——

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我是医院,有一个重症胰腺炎病人,情况危险,请求会诊……”急救请求就是无形的命令,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迅即启动应急方案,专家们比预定时间提前到达会诊室。

这名患者今年81岁,因患重症胰腺炎来到医院。这种危重病人,死亡率极高,经过消化科医务人员积极救治,病人安全渡过重症胰腺炎的危险期。但不巧的是,在准备出院的前一天,患者出现了反应迟钝、问话少答、表情淡漠等症状,但核磁检查提示未发现明显异常。医院会诊治疗后,主治医生还是束手无策,医院迅速启动远程会诊,医院专家指导。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主仼医师吴卫平听取病史汇报,并仔细阅读所有上传的病历资料后,又与患者儿子进行交谈,最终诊断为Wernicke脑病,当即下达医嘱。按照专家的方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病情很快得到了缓解,转危为安。家属激动地说,远程会诊对病人来说,省时又省钱,不用出远门挤车跑路,不用担心挂不上专家号,在本地就能享受到医院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真是太好了。

一次会诊就是对一个生命的挽救。总医院在医院1多家,仅今年1至9月份,总医院就与医院远程会诊14次,挽回了14条鲜活生命。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医院扎实推进医疗扶贫工作,把*和*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基层,打通医疗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让千里之外的基层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医院*委徐宝龙告诉记者,开展好医疗扶贫工作,提升贫困地区诊疗技术水平,医院人的历史担当。

“如今,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住院过程中,只要出现一些把握不准的疑难杂症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我们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负责人肖刚说。

“有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