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5类常见病,有发展成癌症的可能,不要掉 [复制链接]

1#
公益中科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大多数人对癌症的警惕,总是来源于一些“小毛病”,比如大家经常问的:

甲状腺结节会癌变吗?

身上的痣会癌变吗?

痔疮会癌变吗?

......

但从防癌的角度出发,如果我们能揪出一些“癌变”概率大的疾病,提前防范,是不是就可以预防大多数癌症了。

额...理论上是可以的,我们通过统计资料找到中国高发的几种癌症,再查找这几种癌症的高发因素,揪出了一些容易发展成高发癌症的疾病,希望给大家一点提示。

图为年中国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率

图源:参考资料1

肝硬化→肝癌

肝癌大都伴有肝硬化,甚至从诊断病理学上,肝硬化(结节)被视为肝癌的癌前期病变。

而导致肝硬化的因素常常是这些:肝炎(如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病、长期饮酒等,其中饮酒是我们较可控的因素。

有数据表明,如果男性或女性每天分别摄入40克或20克酒精(40g酒精≈两瓶ml啤酒),5年后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如果再不干预,接下来就是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硬化→肝癌。

酒精会活化外源致癌物,产生氧化应激,促使肝损伤、肝硬化,进而诱发肝癌。

这也提示我们,当我们出现慢性肝病、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硬化时,要引起警惕,及时治疗,不要迷信“护肝片”。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但直接损伤胃黏膜,改变分泌生理,还有证据表明,这种菌带有的*素会诱使炎症细胞产生多种自由基,从而导致DNA链断裂和染色体损伤。

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易彻底解决,而且大部分人都存在一定感染。

那我们怎么预防它“发展为”胃癌呢?建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我们要引起重视:

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

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活动性胃炎

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息肉

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不良

如果这些疾病不及时治疗,加上肥胖、嗜酒、吸烟等“作死行为”,时间一长,就可能发展成胃癌。

慢性肺疾病→肺癌

慢性肺疾病(非肿瘤性)包括肺结核、矽肺、尘肺等,这些疾病的患者即使不吸烟,他们患肺癌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

严格来说,并不是这些肺部疾病“癌变”了,而是它们给“癌变”创造了条件:

如果把我们身体看成一辆车,一个部件长期磨损,我们就需要花很多精力来修复它。长期的慢性肺病,也会导致肺细胞反复损伤,我们就需要分裂更多的细胞来修复肺部。

但细胞分裂不是越多越好,细胞分裂越多,基因突变的概率越大,就容易诱发癌症。

这就是为什么上面慢性肝炎可能导致肝癌,长期的胃炎容易导致胃癌,这都和长期的慢性病有关。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会有长期腹痛、腹泻(排泄物表面还有油花)、消瘦等症状,并且在影像检查上可以看到胰腺组织纤维化甚至钙化。

一项纳入了6个国家名受试对象的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患者10年、20年发生胰腺癌的概率,分别为1.8%和4.0%。

虽然发展过程缓慢,但胰腺癌有“癌中之王”的称号,它发病急,甚至可能在确诊后半年内死亡。如果被检查出慢性胰腺炎,一定要及时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

数据显示,约有1%的溃疡性结肠炎会发展为大肠癌。

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大致分类

图源:参考资料1

但除了这个疾病,还有其他两项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综合征,也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

许多人看到1%会觉得概率较小,但事实上,结直肠癌不一定通过小疾病给我们发信号,而是在悄无声息中到来:

我国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图源:参考资料1

它们可能不是某种确切的疾病,只是一些症状或疾病史,但也能在无形中击溃我们的肠胃。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保持饮食健康,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长期便秘、腹泻,也需要警惕并及时治疗。

虽然从数据和研究中,我们可以追根溯源,找到一些高发癌症背后的“小疾病”,但可能还漏掉了其他“高危疾病”。

大多时候,我们应该在发现疾病后,及时调整饮食、作息,长期观察,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防癌!

特别提醒:本期内容经专业医生审核。以上科普内容仅限经验交流,考虑到个体差异,如您身体出现不适,可在线上向专业医生问诊;如您出现急重症,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赵平,王陇德,黎钧耀.预防肿瘤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付艳,邢卉春.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6(02)7-90.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