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消息年1月10医院消化 [复制链接]

1#

第八章 结语

二、湖州医学对中国医学事业的贡献

湖州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回顾湖州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迟缓,医学也较落后。司马氏*权南渡建立东晋,北方士大夫和大量民众流徙江南,太湖流域人口骤增,大片土地得到开垦,促进了湖州地区农副业的发展,生产、生活的实践,为本区域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

在医药学史上,则有陶弘景南下采药,隐居安吉铜山之事迹,安吉至今尚有“隐君庙”、“隐君台”等遗址。葛洪炼丹、植药于吴兴、长兴一带,据称*精、白术等为葛氏所栽,今吴兴区菁山、凤凰山等地,有葛洪炼丹遗迹和史料记载。南朝时期,还有一位湖州本土籍人士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湖州金盖山梅花观开山祖师吴兴东迁人陆修静。他作为南朝道教一代宗师,编著了大量的道教经典,对当时及后世道教发展影响甚大。陆氏医学著作有《灵芝瑞草像》。

道教与传统医学的关系很为密切。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医学传承,基本上操之于道士与崇奉道教的世家大族之手,这一时期医者的身份大都属于“道医”范畴。道士们钟爱养生术、长生术,他们炼食丹药的终极目的都在于保持自身的健康长寿。因此,客观上,道教非常重视医学,不少道教徒致力于中国传统中医学的研究,采药制药,除自身所用外,还为人治病,他们撰写医书或辑录古代医方和民间偏方,成为著名的医生和药物学家,他们在医药学上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了人类认识疾病的经验,也推动了药物学的发展,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朝时期,经过对江南经济文化的短暂开发,南方医家明显增多,湖州医学也在此时真正兴起,并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武康的姚菩提、姚僧垣、姚最祖孙三代就是这一时期的突出代表。姚僧垣医术高超,为当世所推崇,曾为梁武帝、梁元帝、梁宣帝三朝帝王治病,名噪一时。编著有《集验方》12卷,内容囊括临床各科诸多病证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影响甚为深远。姚氏三代特别是姚僧垣名闻全国,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公元年(南齐永明九年),吴兴一带大水,疫病流行,“竟陵八友”之一的“竟陵王”萧子良开仓赈救灾民,并拿出自己的住宅,在府第北面建立“廨”(官舍),给衣及药,收治贫民患者,这可能是中医院。从历史资料中可以证实的是:竟陵王萧子良开设的中医院确实与湖州有关,医院的地址,史书上只说在“府第北面”,是否在湖州仍有待考证。

隋唐时期我国医学中心在北方。宋王朝建立*权后,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发展。尤其宋室南渡建都临安之后,更加速了湖州等江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随着*治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南方,北方医学也随之传向南方,南方医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医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江浙一带逐渐成为全国医学的重心和医家聚居之地。

应当指出的是:医学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它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特征。所以,虽然南宋时期*治文化中心转移到了南方,但当时北方医家仍然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占有优势,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金元时期。湖州医学的发展轨迹也是与这一总体趋势相吻合的。隋唐至宋元时期湖州出现了朱肱、王克明等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家。

北宋湖州人朱肱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用19年时间撰成医学名著《类证活人书》(亦名《南阳活人书》),在学术上对伤寒、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故一直为后世医家称道。南宋乌程人王克明医道高深,尤善长针灸。后由医官升翰林医痊,赏赐金紫官服,事迹载入《宋史》。能在《宋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充分表明后人对他在南宋医药卫生事业中作用的肯定。

两宋时期的湖州,较之前代,医学理论和实践有所发展。据嘉泰《吴兴志》记载,宋代湖州已设有惠民药局。除朱肱、王克明两位大家外,刘焘、周端仁、莫伯虚、姚称、贾收(耘老)、李垕父、道场山僧、下蛇医等医林人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影响。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涉足医学领域明显增多,特别是在养生医学方面。民间刻印医书也很活跃,如莫伯虚就家刻医书。但总体而言,医家总体数量仍然不足,湖州医学的高峰还未真正到来。

明代开始,湖州医学进入辉煌期。元朝以前,江浙一带医学人才和医学著作相对缺乏,湖州也是如此,仅在六朝时期出现一次小高峰。但明代开始苏湖杭一带,处于全国医药发展的中心,医学发展达到了巅峰阶段,无论是医学、药学、基础理论、临证各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明洪武三年(年)湖州府设惠民药局,提领所配官医二名,并设医学正科,官从九品,各县设医学训科。明代湖州地区出现了一些医学世家。他们或父子相继,或翁婿相传,形成了医学的专门化趋势,如“凌氏针灸”、“陈氏女科”、“王氏儿科”等。明代见于志乘的湖州籍名医有近40人。其中方志立传者有方贤、凌云、陈理、周济、陆岳、许兆祯、朱惠民、王中立、卢明铨、徐可达、缪希雍等10余人。

凌云擅针灸,《明史》载:“海内称针法者,曰归安凌氏。”医院御医,著有《流注辨惑》、《凌云针灸秘法全书》。乌程南浔人陈理,精女科,名冠两浙。子加言,孙子重,医院官,世传其业,家人妇女均知医药,人称“陈药婆家”。陆岳与师兄朱如玉并名,在嘉靖时名重江南,远至福建广东,晚年著有《红炉点雪》8卷。陆氏以医学传家,后人集陆岳和其子陆桂、孙陆士龙医案为《陆氏三世医验》名世。乌程人王中立精儿科,世代相传。著有《幼科类萃》。其孙王以勤、曾孙王医院。晚明名医朱惠民,长兴人,尤擅儿科,著有《博爱心鉴发明全书》、《痘疹传心录》等医书。其中《博爱心鉴发明全书》有尚书潘季驯作序,被推崇为中国痘科医书之最。

清代湖州医学持续辉煌。医学人才辈出,临床各科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著述繁多,同时还出了不少通俗读本,对于普及医学,起了很大的作用。清代湖州有名可循的医家有余人之多,医学著作达90余部。其中方志立传的有岳昌源、闵体健、方珩、汤御龙、吴芹、王桢、高振扬、费宝伦、莫应松、陆以湉、凌奂等10余人。

清初德清人胡美中精于诊痘,托名“峨眉山人”首创并试用种痘之法,影响广远。名医吴坤安,对论证热病颇多创见。凌云十一世孙凌奂,亦为清代名医,兼通男女老少方脉,被尊为“凌仙人”,从学者百余人。著有《本草害利》、《医学薪传》、《词鹤亭集方》,《妇科折衷纂要》等。道光年间,疡科名医潘旭迄今已传六世,桃李遍及江、浙、皖;其五世孙潘春林,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浙江名老中医;潘氏外科,是江南主要外科学术流派。查氏喉科、柏氏眼科,均世代相代,各有所长。

清晚期西医传入,传统医学发生重大变化,即由纯中医向中西医结合发展。由基督教会创办的“医院”,作为西医在近代湖州传播的先驱,给湖州带来了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促进了近代湖州民众医疗卫生观念的转变,也为湖州培养一批医学人才,在湖州近代医疗事业新局面的开创中发挥了独特的影响。

民国时期湖州传统中医界正确对待西方医学传入,办学兴医发展中医教育,医院、成立学术团体、创办医学刊物,著书立说提高医学学术水平。在中医持续辉煌的同时,出现了规模较大医院与诊所。民国时期湖州同时还设立了一些乡村医疗卫生所。年新四*苏医院在安吉孝丰建立过分院。始创于的年湖州医学会,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吴兴中西医学会。该会持续活动数十年,出版发行医药刊物,普及医药知识,开设医学补习班,定期举行学术研究会,为湖州公共卫生尽心竭力,充分发挥了社会团体的作用。吴兴中医师公会内设置景行轩图书馆,藏有傅稚云所赠《医方类聚》一书,堪为稀有珍本。新中国成立初期,医会将该书赠献给浙江省卫生厅。

值得一提的是:年3月,国民*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余云岫提案”,提出了一系列消灭中医的具体措施。面临中医药命运危亡之际,湖州人傅稚云亲笔书写了《请愿书》,先后3次组成“救亡请愿团”,分别推举宋鞠舫、张禹九、许佩斋、胡公朔、王弋真为代表,受湖州医界和各阶层人士委托赴南京、上海等地参加全国中医界反对消灭中医的请愿斗争,要求废除这一提案。尔后,国民*府迫于舆论压力,否定了这一提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民国时期湖州同样出现了许多名医。医院院长美国人弗雷德·孟杰、沈阶平、姚克方、翟培庆、周君常、邱惟清、钱永贞等。名中医主要有朱子文、朱仰庭、朱古亭、宋鞠舫、张禹九、叶桔泉、沈季良、杨詠仙、陆质夫、朱承汉、包句香、夏墨农、史沛棠、潘申甫、潘澜江、潘春林、吕梦飞、沈杰夫、高沚苹、徐仰庐、方子青、柏敦夫、姚叔谋、张治寰、金文济、蔡仲芳等数十人。

潘申甫继承其父亲潘旭家学,尤以治痔疮见长。俞樾曾赠其“术精祝括”金匾,名噪一时,其弟子超过百人,在家乡德清成立有“曲溪国医研究会”。其儿子潘清时,孙子潘鉴清后收集其验方余例编成《潘申甫医案》,颇得杏林好评。德清曲溪的潘家,医林茂盛,著述甚丰,在浙江省形成了中医外科学中的“曲溪湾潘氏外科”流派,已历百数十年。湖州籍名医夏墨农、包句香、叶桔泉、宋鞠舫、朱古亭等,在中医教育、医史、科研、临床诸方面,在沪、杭、苏等地的声望和影响颇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府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断增添医疗设备,西医各科诊疗水平迅速提高,传统中医也得到继承和发展。医院多与上海、医院开展横向联合,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同时不断强化向乡镇地区医疗机构的技术辐射。湖州在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涌现了一批行内公认和群众赞誉的名医名家。医疗科技部分学科发展水平处于国内或省内领先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内科外科化微创治疗的新技术,如心内科介入冠脉支架、消化ERCP、神经内科的脑血管意外的介入治疗都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年,医院肾脏亲体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由父亲移植给女儿),属浙江省首例亲体肾移植。医院肝胆胰外科开展的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年2月19日,市妇幼保健院采取“非损伤性睾丸抽吸术”,一妇女成功受孕,为省内首例。年11月25日,顺利完成一产妇水中分娩,为省内首例。市妇保院遗传实验室向世界首报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14次,引起国际学术界

分享 转发
TOP
2#

好消息

年1月10日,医院消化内科郝洪升教授医院进行会诊及手术治疗。

从即日起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开始预约,预约成功后将于1月10日由郝洪升教授亲自诊治。

预约-

宗坚:1853822

宋建强:1853802

寇会玲:1853728

刘冬冬:1853813

预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