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做了*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年工作,并对年*府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
两会时间
“新”先报
长期卧床的林先生(化名)是一名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食道反流,反复肺部感染的现象。在年底进行了胃造瘘术,但术后造瘘口感染,并仍然伴有反流的现象。于是,在医院专家会诊商讨后,决定放弃胃造瘘管,选择鼻肠管进行治疗,目前林大爷的造瘘口已经愈合,也未再出现食道反流以及肺部感染的情况。
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广泛应用,去年我们康复医院学习此项高大上的新技术:床旁徒手盲插鼻空肠管置入术,和以往的鼻肠管被动进入空肠不一样,新技术是将鼻肠管主动置入空肠,无需等待,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此新技术的开展,使我们的护理技术得到新的突破,大大提高了患者胃肠道营养的安全性。从去年开始我院已经成功置管十几余例,成功率95%以上。
置管后经X线确认位置
求知欲爆棚的路人小甲
营养不良?你对营养不良了解有多少呢?
营养不良既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也是疾病导致的后果。临床一旦发现存在营养风险,应当及早进行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功能,而且能够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并降低肠道菌群移位带来的脓*症,因此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只要肠道有功能,应当首选肠内营养支持。而鼻肠管是肠内营养支持的四大途径之一,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回答求知欲爆棚的路人小甲
鼻肠管置入术又是什么呢?
鼻肠管置入术是指将鼻肠营养管经鼻腔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的方法,导管终端不在胃内,避免了由于胃排空障碍而导致的呛咳、严重的肺部感染、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尤其适用于长期卧床、行机械通气或亚低温治疗、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症患者。
回答
那么,问题来了
求知欲爆棚的路人小甲
这是重症监护科的技术,康复科患者有必要使用此项技术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有患者需要,那不管在哪个科,我们都有必要开展。康复科有大部分患者长期卧床、因脑卒中导致胃瘫、胃消化功能延迟、吞咽功能障碍等等问题。有研究表明鼻胃管反流率、误吸率为11.5%,鼻肠管反流率、误吸率只有4%,有效降低返流、误吸率,改善了患者营养,为后续的康复提供保障。
END排版
潘芦荻文案
张静审核
陈格温州医院您的健康,我们来守护-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