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疫情当前、危难时刻,园林古建公司上下一心,肩扛责任,很多干部职工主动取消春节休假,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全身心投入这场“战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连日来艰苦奋战,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身体力行,为抗击疫情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展现了古建人齐心战“疫”的良好风貌。来一起看看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他们吧!
老*员下沉一线
助力“抗疫”显风采
时令虽已过惊蛰,但最近的夜晚依然寒冷。晚上七八点,气温骤降,在海淀区上庄镇李家坟村执勤卡口,清冷的路灯下,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身影正在执勤岗位上对夜间进出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健康询问,对进出车辆进行检查登记。他每呼一口气,护目镜上就会蒙上一层白雾,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工作的速度,一套规定动作下来,有序且娴熟。
作为城建集团园林古建公司下沉一线,支援社区抗“疫”的*员之一,张涛算是年纪较长的一个。“国家有需要,我作为*员,志愿抗‘疫’,义不容辞。”2月27日,张涛接到下沉社区的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就上岗了。
李家坟村地处上庄水库沿岸,上庄镇属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常驻及流动人员多,张涛所在的卡点是村里唯一的出入口,他深知此时防疫工作任务艰巨。一上岗,张涛就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凡是过往的车辆及人员逐一检查通行证、测温、询问、登记,对无证人员,便对他们讲明*策劝其离开,无一例外。卡点一侧临河,到了晚上,河边风大,出入人员和车辆都少了,但张涛还是一刻也不敢一丝松懈,直到执勤结束回到家,才真正松一口气。“卡口就是生命线,容不得丝毫马虎,既然我站在这里一天,我就要守好自己的岗位。”张涛认真地说。
张涛介绍,每个班至少会有差不多五六十辆车进出,出入的人员也不少。“好在进出人员和车辆都比较配合,这儿的人都挺好的,特别理解我们,有的村民还主动送来矿泉水、口罩等物资,我感觉也挺温暖的。虽然我们做的事很小,但有这么多人一起齐心抗‘疫’,就会筑起一道牢不可摧的‘防护墙’。”
执勤时间是早8点到晚10点,分早晚班。与张涛同时下沉社区的城建集团*员共有20名,和他分到同组的是一位女同志,家住在房山,了解情况后,张涛就分担了下午3点到10点晚班的任务。“一个女同志,住的又远,她值晚班到家就太晚了,我住的不太远,晚点回去没关系。”张涛说道。
张涛家住回龙观,执勤点到家20多公里,车程40分钟。一个岗7小时,大部分时候都在站着,每次值岗结束,张涛都腰酸腿疼,“跟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比起来,这不算什么。”张涛说。
每次值班,还有海淀区、上庄镇、李家坟村的工作人员一起。晚饭时,开车去镇里吃饭需要10多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张涛和其他值班人员大多时候就吃点泡面,等到值完班回家再吃饭。
张涛参与抗“疫”,家里非常支持。同样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还有他的妻子,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他们组成抗“疫”夫妻档,一同到所在社区执勤。张涛的父母住在丰台,隔几天他抽空给父母送一次菜,并叮嘱他们别出门,关键时刻,不给国家添乱。
将平凡的岗位做好就是不平凡,面对抗击疫情的爱心募捐,他积极捐款;面对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他主动请缨;面对夜间值守的任务,他主动承担。关键时刻冲在前,不辞辛劳。他与妻子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竖起共产*员的先锋旗帜。“我们两口子都是*员,关键时期就得上!”张涛说,“我愿意做一块砖,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希望大家继续齐心协力,早日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柔肩勇挑重担
牢筑公司防疫屏障
这次疫情防控,正值春节假期期间,综合办公室主任赵欣慧当时刚回到山东烟台老家,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后,她立刻与老公带着女儿驱车赶回北京。从初二回来后就进入工作状态,一直为疫情防控和开复工奋战。
外表腼腆秀气的她,工作起来雷厉风行,丝毫没有把自己当成女同志,很多体力活都抢着干。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坚贞。作为年轻干部,赵欣慧在疫情面前,勇挑重担,与属地马甸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积极交流学习防控经验。她与部门同事一起,组织开展防疫工作,前期对全体职工实行全面摸排,上下沟通、报送信息,检查工地,安排部室人员做好复工前的疫情防控物资储备,自己也各处奔走采买防疫用品,安排应急分工、值班调整,做好后勤。复工前几天,她提前安排食堂、门卫、保洁,做好公共区域的消*工作,并在食堂设置一米线,分时就餐,特殊期间菜价上涨,她积极与领导沟通,坚持在疫情期间食堂饭菜不涨价。
恢复上班后,她与同事将防疫物资及时分配到各部室,哪里都有她的身影,她悉心考虑到处处细节,尽力把科学防护做到位。她与部室人员齐心协力,严防死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体职工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赵欣慧的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经常处理工作到深夜。重心基本在工作上,她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和两岁多的女儿,她每天早上都得早早起来,在女儿醒来之前,悄悄溜走。
赵欣慧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保障着全公司抗击疫情干部职工安全,诠释了一名共产*员的初心使命。她在这次疫情面前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闲不住”的“王大爷”
疫情防控有担当
“姑娘,进门量一下体温。”每天早上,在园林古建公司楼门前,都会见到站在门口热情地跟每个人打招呼,张罗着给大家测体温的“王大爷”。“王大爷”名叫王金良,是综合办公室一名职工。
最早叫王金良“王大爷”的是公司一个小姑娘,后来这个称呼渐渐就被一些年轻人叫开了,但还是有一大部分人叫他“主任”,以表尊敬。
王大爷身材极瘦,说话声若洪钟,往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熟的时候可能会被他的“大嗓门”唬住,但熟悉了会发现他十分健谈。
王大爷办事干脆利落,风风火火,但凡交给他的工作,都可以放心。他习惯每天记日记,把每天的工作都记录下来,王大爷说,“现在记忆力不好,只好拿笔记下来。”
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公司疫情防控中的多项工作。从春节开始,王大爷就开始了抗“疫”工作,期间很少休息。大年三十到初四,王大爷一直在五塔寺24小时值守。由于出租的生活超市一直在营业,他每天与超市营业时间同步值守,对超市消*、人流控制、登记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协助超市做好疫情防控,维持好秩序。疫情期间,王大爷参与着公司方方面面的防疫工作,他四处奔走,采买口罩、酒精、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综合办公室遇到棘手的问题,王大爷主动出面协调,从不退缩。疫情期间,负责打扫卫生的人员在外地不能回来,公司环境卫生成了大问题,王大爷到处托人,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解决了燃眉之急。即使王大爷的腱鞘炎又犯了,手肿了依然坚持上班。发现洗手池堵了、便池堵了、走廊脏了,看到哪有问题他二话不说就去处理了。无论在哪里,都能见到王大爷忙碌的身影。王大爷说,自己是急性子,看见活不去干,心里都不踏实。
每天早上7点,王大爷准点到公司,闲不住的他就开始拖地擦桌子,盯着公共区域消*。7点半到9点,王大爷和综合办公室的同事一起给进楼人员测量体温,做好登记。一整天都在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很少有闲的时候。直到下午6点,所有人都走了,王大爷才放心回家,几乎每天上班时间都超过10小时。“说实话真的累,但我对古建公司有感情,我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得尽到自己的职责。作为一个老*员,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王大爷坚定地说道。
面对疫情,王大爷主动作为,坚守岗位,尽职尽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员的初心使命和担当敬业。确保了公司疫情期间的各项保障及时、到位,为战“疫”一线的职工筑起了坚固的后勤堡垒。
精打细算“王大厨”
把好食堂“入口”关
疫情期间,公司职工食堂,每天承担着公司机关、各承包部、设计所等人员的供餐需求。食堂大厨王建伟作为食堂的领头人,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
王建伟常年穿着一身厨师服,身材高大,体型微胖,让人一眼就能猜到他是个厨子。30多年厨艺傍身,他做的酱肘子、红烧排骨、牛肉炖土豆、麻辣香锅、红烧肉、鱼香肉丝等拿手菜备受大家欢迎。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管他叫“王大厨”。
特殊时期,食堂取消了早餐,只供应午餐。但王大厨却觉得工作量和压力都更甚从前。在保证饭菜供应的同时,用餐卫生、消*工作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复工前一天,王大厨来到公司,对食堂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并全面消*。去过王大厨食堂后厨的人都知道,后厨保持的非常干净,地面干爽不粘脚。“我们得坚守好后厨,为大家提供安全、可口的饭菜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王大厨说道。
为了把好员工的“入口”关,王大厨和其余两名炊事员每天全员上岗。疫情防控期间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