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今年成都市《*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精神卫生提质增量”的要求,5月28日,医院ICU(重症医学科)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医院第一个ICU(重症医学科)部门成立,以及成都市精神卫生医疗救治能力再次得到提升。岳玉川副院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科室全体医护团队参加运行启动仪式。
仪式上,岳玉川副院长强调,决定成立ICU(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提高临床危重症救治能力的重要举措,也为今后开展精神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打下了更好的基础;科室团队一定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临床技术水平,全力保障患者安全。
医务科、院感科、总务科、院办、设备科等负责人从医疗安全、团队管理、院感防控、设施设备、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希望加强沟通交流,做好ICU(重症医学科)的运行保障工作。
ICU(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凯表示,科室提出“安全守护,幸福生活”口号,既希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将尽力配合其他临床科室的需求,提供救治患者更好的平台。下一步,ICU(重症医学科)将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不断学习提升,发挥专业所长,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ICU(重症医学科)科室概况
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5月28日,现拥有床位15张,编制及开放床位15张。科室目前拥有57名医护人员,形成了以主任医师到住院医师,从硕士到本科的合理人才梯队。科室为成都市精神病危重患者实施抢救、监护和脏器功能支持提供保障,为医院应急事件乃至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应急准备,是成都医学院、四川省职业技术学院等医学院校实习基地。
设备设施
重症医学科病房总面积m2,每床使用面积18.8m2,床间距1米,每床均配备桥架,装配电源插座12个,氧气接口2个,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均分开,备用双电源系统并有KW的发电机。目前拥有床旁监护仪15台,脉搏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5台,便携式监护仪1台,高端进口呼吸机共16台,其中包括7台无创呼吸机、8台有创无创通用呼吸机,便携式转运呼吸机1台,输液泵15台,微量注射泵共45台,肠内营养输注泵5台,心电图机1台,血气分析仪1台,除颤仪2台,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2台,床旁纤维支气管镜1台,亚低温治疗仪4台,床旁血液净化仪2台,多振动治疗仪1台,振动排痰机1台,深部静脉血栓防治系统1台,可视喉镜2台,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仪3台等。
主要收治对象
各种危重的急性可逆性疾病,需进行生命支持者,如各种休克、循环衰竭和心搏、呼吸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管病伴昏迷,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各种类型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昏迷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危象,严重的酸碱内环境失衡;呼吸机支持呼吸者,高龄伴有并发症患者术后需监护者。
常规开展技术
无创机械辅助通气、有创机械辅助通气、膀胱压监测、有创性动脉压监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心静脉穿刺术、气管插管术、胸部振荡排痰术、亚低温治疗技术、镇静镇痛与肌松监测、循环动力学监测支持技术、营养支持技术、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等。省内先进技术:持续脉搏轮廓心排量监测、纤维支气管镜监测与治疗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可视化困难气道管理技术。
团队建设
在成都市重症医学会专家赵凯带领下,科室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医护队伍。医护人员57人,其中医生12人,包括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长期有轮转医师4名;护士45人,包括主管护师12人,护师30人,护士3人。每年定期派出多名医护人医院、医院医院深造;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9人,完成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8人。所有医护人员都经过专业训练且多数获得了重症医学专科资质证,具备较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强,并能掌握复杂仪器的操作,能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
科室口号
安全守护,幸福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