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胰腺炎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http://m.39.net/pf/a_4782734.html

翻译:李皓静审阅:张翠英

该研究为德国和瑞士15个临床研究中心中共例接受抗PD-1治疗的irAE回顾性分析。让我们来看看其中免疫相关胰腺炎的发生率、诊断和预后情况。

基本情况

在抗CTLA-4抗体和抗PD-1抗体治疗中,3-4级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发生率1-2%,且大多无症状,不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趣的是,一些研究者不建议常规评估胰腺淀粉酶。

发病率

在本研究中,9例患者在nivolumab或pembrolizumab治疗下发生2-4级胰腺炎(1.8%),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皮质类固醇(强的松龙1.0-2.0mg/kg体重)治疗,4例患者中断治疗,2例(4级AEs)需要用霉酚酸酯治疗。几乎所有胰腺炎都得以缓解,只有1例遗留胰腺功能不全。

相关病例

患者男,65岁,恶性黑色素瘤IV期合并肝脾转移。在MEK抑制剂和ipilimumab全身治疗后病情进展,开始使用pembrolizumab进行抗pd-1治疗。在Pembro治疗11周后,出现食欲不振、脚痛。一周后,患者厌食症加重,进食后恶心、厌油,并出现体重下降。实验结果显示,脂肪酶(U/l,正常13-60U/l)和淀粉酶(U/I,正常U/l)升高。腹部CT显示胰腺体和尾部的分叶、组织肿胀,组织对比度增强减弱,与胰腺炎典型特征一致。治疗上给予泼尼松龙全身治疗(mg/di.v.),3天后胰腺酶下降(脂肪酶至62U/l,淀粉酶至99U/l)。皮质类固醇治疗改为口服治疗(强的松龙1mg/kg体重)并逐渐减量。在接下来的5个月,患者间断出现胰酶升高,导致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复加量。抗pd-1治疗开始后4个月的第1次评效显示:肝转移病灶缩小但脾转移灶有所增大。抗pd-1治疗开始后8个月,治疗结束后近2个月,患者出现大便不规则、腹泻和脱水症状,食欲良好但体重没有增加。胰酶降低(脂肪酶7U/I,正常13-60U/l,淀粉酶46U/l,正常U/l),诊断为胰腺功能不全,用胰酶胶囊口服替代治疗。

总结

无症状性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无须特别处理,亦无须在ICI首次用药前进行基线检查;如存在影像学(CT或MRCP)胰腺炎的表现,即按急性胰腺炎进行处理。总体而言,1级急性胰腺炎无需特殊处理;2级及以上的*性给予甲基泼尼松龙或泼尼松治疗;2级*性可在*性恢复后重启ICI治疗,3级及以上胰腺炎则建议永久停用ICI。

参考文献:HofmannL,ForschnerA,LoquaiC,etal.Cutaneous,gastrointestinal,hepatic,endocrine,andrenalside-effectsofanti-PD-1therapy[J].EuropeanJournalofCancer,:S.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